百特365平台可靠吗-365被限制投注的原因-o365邮箱

Est. 1980 · 每日复古新闻

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

《唐名臣像册》中的李白画像。据称为明朝人所绘。

李白书法作品《上阳台帖》(局部)。

“敦煌遗书2544”版《惜罇空》与李白的《将进酒》吻合度很高。

苏六鹏的《太白醉酒图》(清)

■ 仲冬梅 短视频流行的时代,人们对图像的热情,仿佛远远超过了对文字的热情。加上各种技术手段的发达,比如考古学家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复原古人类的相貌,也加深了人们对古人,特别是对历史文化名人相貌的好奇。日常生活里,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的样貌。所以虽然古人没有机会留下照片,我们依然忍不住会去想象那些我们熟悉的古人是什么样子。去年底,李白的《将进酒》遗书重现天日,狂傲豪迈,疑似原稿,引发了新一轮对李白相貌和生活的探索狂欢,并持续至今。

贺知章首访奇其姿

李白是不平凡的。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神迹。在我们的文化史上,人伦典范的周公与孔子,书圣王羲之,医圣孙思邈,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这些名字,可以开列出一长串。可是,不是方外人士而称仙,且是一个人有三个仙人的称谓,李白,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神奇,首先就是他的容貌与众不同。《太平广记·李白》: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

请注意,首先吸引了贺知章的,就是李白的样貌。贺知章久住京师,阅人无数,依然会“奇其姿”!李白的样貌,就是那种即使在稠人广众之间,依然会第一眼被注意到的。杜甫赫赫有名的《饮中八仙歌》,其他的七“仙”,都像是李白的陪衬。在资深的前辈诗人贺知章,显赫的皇族子弟汝阳王李琎,曾经的宰相李适之,以及潇洒名士美少年崔宗之和持长斋的苏晋之后,主角李白隆重登场。其他的人物,杜甫极力描摹的是他们的醉态和嗜酒,而李白,不仅诗句最多,而且在写他的醉态的同时,还写出了他惊才绝艳的才华和不畏皇权、自我意识强烈的个性。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也获得了可以脱离整首诗而独立的生命。

贺知章那“谪仙人”的赞叹,并不是孤立的。唐朝著名的道士、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曾经先后奉女皇武则天、睿宗、玄宗之召入京讲道的司马承祯,在初见李白的时候,李白初离蜀地,声名尚未如后来那样显赫,就曾经惊为天人。李白的《大鹏赋序》记载:“余昔于江陵,见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正是有了司马承祯的推荐,才有了后来李白布衣奉召入京的一系列故事。闻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中曾经这样评价:“李白的出世,是属于天性的。出世的根性深藏在他的骨子里,出世的风神披露在他的容貌上。”就是根据李白的这个自述。李白还有一首小诗,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他的“仙风道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栗如来是后身。”

个子偏矮,心雄天下

李白的风神,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诗歌领略,那么,他的样貌到底如何。首先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说法。李白有一篇很有名的干谒信,就是写给当时的名流韩朝宗的那封《与韩荆州书》。其中说到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不需要详细考校隋唐时期的“七尺”是今天的几尺几寸,只需要知道“七尺男儿”是古人常见的说法,就可知在当时是平均的身高,而李白“不满七尺”,而且他的句式也是一个转折句,可知他的个子偏矮,却心雄天下。精气神十足。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白传》的写法可为佐证: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就是巧妙剪裁,把贺知章的说法,变成天下人的共识。辛文房如此写法,有深厚的舆论基础。我们只要想想有关李白出生、辞世的传说,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长庚星入怀,所以他名白,字太白。他的死,在传说中也不是如我们凡夫俗子一样平庸地老死床上,而是醉酒捉月,骑鲸仙去。李白自己也曾经有一首题目长长的诗写到这件事“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这是融合了王子猷雪夜访戴,和王恭披鹤氅,望之如神仙的典故。李白显然很享受大家对自己的围观。

双眸炯炯,风流蕴藉

李白的神仙气度,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领略。而他的样子到底如何,却要依赖他同时人的记录了。他的好友,同为“饮中八仙”的崔宗之写诗给他,描述他说“双眸光照人”。崔宗之不以诗知名,这句诗又是夹杂在一首长诗里,知之者甚少。比较为人所知的是魏颢的描写。李白颠倒众生,迷弟众多。除了可以和他并肩而立的杜甫为他写了很多诗,还有一个魏颢,在那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为了见偶像一面,千里追寻,终于见到了李白。而李白也为之感动,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诗稿托付给他保管、整理。魏颢在功成名就之后,不负所托,整理了李白的诗稿,并写了一篇《李翰林集序》。只见过一面的偶像,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眸子炯然,哆(读如尺)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魏颢描写偶像的眼睛非常非常亮,像一只饥饿的老虎。这与崔宗之的描写高度一致,而且更形象:眼睛非常明亮,像一只饥饿的老虎。如果魏颢仅仅写到这里,我要怀疑李白的长相跟豹头环眼的张飞相似了,幸好他还有接下来的八个字“或时束带,风流蕴藉。”双眸精光四射的李白,更风雅潇洒,才华横溢。这样的形象,才当得起贺知章“谪仙人”的赞叹吧。

这样,我们基本上就为李白勾勒出了一个素描:双眸炯炯,风流蕴藉。虽然个子不算高,但是却仙风道骨,望之俨然仙人。这已经足够我们神往了。可是,就像写美人不能止于静态的描绘,而要写出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情,我们通过他的诗歌已经非常了解的李白,对他的形容的描绘,更不能止步于此。且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随手写来,所有的诗句都是仰望或者远眺的姿态。这些诗句,不管是我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表现出李白对高远之境的向往。所以,如果我是画家要为李白画像,就会选择眺望或者仰望的姿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