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中国男足在雅加达苏加诺体育场以0比1不敌印尼队,提早一轮宣告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决赛圈。这场失利使得中国队继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连续第六次未能闯过世界杯正赛的门槛,同时也是近24年来首次在世预赛阶段未能晋级最终轮(18强赛),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最差纪录。
细数中国男足过去20年的世预赛之路,自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以来,球队始终未能突破亚洲预选赛的重重障碍。2006年,国足因净胜球劣势被科威特淘汰,止步于小组赛阶段;而在2010年和2014年的两个世预赛周期内,中国队同样在亚洲20强赛中惨遭淘汰,未能进入十强赛。尽管在2018年和2022年两届世预赛中,球队成功进入最终的12强赛,但均因关键的失误而早早出局。这一次世预赛,国际足联扩军至48队,亚洲区名额也增至8.5席,然而国足却在扩军后的18强赛阶段很快失去了晋级的希望,显示出与亚洲二三流球队之间差距缩小的残酷现实。
在与印尼的关键对决中,中国队全场控球率仅为42%,射门次数以7比12落后于对手。这场比赛中唯一的失球发生在第63分钟,后防线的盯人失误让印尼前锋萨纳迪得以破门得分。此外,因伤缺阵的归化球员阿兰让球队的进攻更加乏力,加上武磊领衔的锋线屡屡错失良机,暴露出中国队进攻端的长期问题。这场失利后,中国队在18强赛前的8轮中仅积累了6分,排名小组第五,提前一轮便确认无缘前四名的直接晋级或附加赛资格。
从2002年米卢率队历史性闯入世界杯的辉煌到如今六届世预赛连遭失败,中国足球的下滑轨迹一目了然。青训体系的缺失、联赛的动荡、战术风格的摇摆等问题持续存在,而本届世预赛中,国足接连输给越南、印尼这样的曾被视为“鱼腩”的球队,更加凸显了在亚洲足球格局变迁中,中国队的落后危机。随着2026年世界杯周期的提前告终,中国足球必须全面反思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如何避免“第七次冲击失败”的循环,已成为比冲击世界杯本身更为紧迫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