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的懸浮物質,透過農田引水灌溉後,在進水處常堆積著厚厚的一層灰黑泥土,二水鄉的民眾稱之為「土膏(台語)」,在溪州鄉則稱此為「濁水膏土(台語)」或「黑金土」,儘管各地的名稱有所差異,但其實都是指濁水溪水所帶來的濁黑泥土,亦即濁水溪沿岸農田特有的「黑泥」,越靠近水圳源頭的農田,則有越豐厚的黑泥堆積。 濁水膏土的黑泥富含鈣、磷、鎂,不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每年也為農田帶來新的土壤,在還沒有化學肥料的年代,濁水溪灌溉區的農地有較多的「天然肥料」,因此用濁水溪水灌溉種植的稻米,即是聞名全台的「濁水米」。 位在彰化縣二水鄉、溪州鄉與雲林縣林內鄉的農民,早期開墾河床上的溪埔地,往往都是先選定地點後,在四周圍起石頭為界,然後將範圍內的砂礫整平,接著引入濁水入內。當水乾涸後,地上就會留下一層砂質土,如此反覆堆積幾次後,黑泥土越積越厚,最後就能成為一塊可耕種的土地。 現今,也有些農民利用田地積累出一定厚度的黑泥膏土,再以挖土機將土壤挖開翻鬆曝曬,等待黑泥土中的水分曬乾後,再將肥沃的黑泥土進行販售。濁水溪的黑泥膏土除了土質的肥沃度高,其沖積物堆積生成的土壤質地較粘,對樹根的包覆黏著力佳,有利於移植、搬運。因此彰化縣永靖、田尾一帶苗木業的興起,就與濁水膏土有密切關聯。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基本資訊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所在地-地址彰化縣溪州鄉大庄開天宮免費進場是所在地-緯度23.82092所在地-經度120.599992是否開放是所在地-名稱濁水膏土(黑泥)參考資料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新北市:衛城出版,2014。
彰化縣溪州鄉大庄村村民報導,2019年7月20日採訪。時間分期戰後時期 (1945~)撰寫者郭立媛 展開全文閱讀 關鍵詞關鍵詞#黑泥#黑金土#濁水溪#濁水膏土